top of page

AESOP

In Differences Lie Affinities

 

 

成立28年,Aesop簡潔富人文情懷的調子讓人喜愛,同時它著重建築及設計的思維,也漸漸使品牌成為一股創作力量。定期舉辦藝術展覽、文化講座、與建築院系如MIT學生進行合作交流,還有一系列與當地歷史一同成長,讓自己成為世界中一道風景線的每一所獨特的Aesop店,通過調和各種差異,賦予不同地區店舖一致的風格,當中體現了Aesop大膽構思、細心實踐的熱情和努力。

 

求同存異,在興建過程中融入陌生環境,或考察所在地的建築材料,或借鑒當地文化,讓人走進Aesop各店時往往有驚喜發現。京都店反映Aesop如何重視這個美麗的古都社區 (Neighbourhood) — 靈感源自日本作家谷崎潤一郎的《陰翳禮贊》、京都町屋及日文豎向排版,路人可透過巨大前窗看到店內珍貴的古董水泵,一道由黑網構成的帳幔將入口走廊與銷售區域分隔開來,更把Aesop瓶子縫在帳幔上,恍如一幅立體書法作品,禪意盎然。

 

巴黎Le Marais店透過與法國建築事務所Ciguë合作 (Collaboration),向當地的工業歷史致敬 — 牆上427個拋光小鋼盤貨架,其實是巴黎城市管道上的弧形 「蓋子」,配合簡約混凝土、自然光與後院的綠色植物點綴,忠實呈現巴黎氣息。Aesop和Ciguë同樣重視材料、空間和場所的真實性,合作讓他們共同貫徹這個志同道合的精神。

 

Aesop北墨爾本店則採用回收 (Reclamation) 概念,由品牌Director Dennis Paphitis與墨爾本建築師Rodney Eggleston設計。店內古舊的銀樺木檔櫃本屬於新南威爾士州美術館,設計團隊在墨爾本一家舊貨商店偶然發現了這件漂亮傢俱,便委託當地工匠將其拆卸重組:先去掉文件櫃的木質表面,用玻璃取代以展現內部構造;然後增加新的空槽和抽屜,方便儲存和展示產品;剩下的邊角木料也巧妙運用,刻上較深的等距切口並裝上板條,再將其彎曲成圓柱形,為店子添上一道古雅別致的裝飾。

 

材質 (Material) 是Aesop最重視的元素之一,紐約Nolita店可謂最具代表性 — 以回收的40萬張《紐約時報》為主要內裝材料,探索報紙這種材質的可能性;同時也體現品牌對文字的尊重、對可持續原則的推崇,以及對紐約豐富多彩歷史的熱愛。

 

挪威奧斯陸概念店的設計理念,源自Aesop為顧客提供諮詢建議時所注重的感官體驗 — 首先考慮的,是揭示 (Revelation) 其所在空間的歷史。之前被掩藏的材質和飾面得以重見天日,其中有些部分的歷史甚至可以追溯到19世紀;然後再為這片空間增加新的元素:借鑒東正教教堂和修道院常見的傳統建築形式,在天花板上製作10個相互交錯、氣派十足的穹頂。延續同時再造,優秀的東西必先懂得繼往開來。

 

至於香港Aesop店,同樣融入本地設計特色,包括邀請傳統師傅製作及加入地道擺設;而在亞太區Lead Architect Kian Yam帶領下,Aesop香港團隊更參與了澳洲Flinders Lane店的設計企劃,採用1550塊硬卡板打造而成的流線型紙牆,構思及模型都在香港完成,讓本地出色創意都能在海外展示發揮。

AESOP

aesop.com

Photo by Aesop

2015/7/31 UPDATE

Edit: Carmen Lee | 安卓珍妮

bottom of page